滁州学院学报


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

  • 淮北平原地区蝙蝠物种多样性调查初报

    刘嵩;刘浩;姜贺;汪琪莹;孙浩;王伟;孙柯;吴孝兵;潘涛;

    2023年7至9月,对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翼手目(Chiroptera)资源开展多样性及栖息地调查,主要使用竖琴网、雾网、抄网等工具进行捕捉调查,共调查到翼手目动物2科6属8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2种,蝙蝠科5属6种,是皖北地区蝙蝠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淮北平原地区蝙蝠种类,尤其是树栖和房屋栖类型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其中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均为洞栖型蝙蝠;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中华山蝠(Nyctalus plancyi)、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大足鼠耳蝠(Myotis pilosus)、灰伏翼(Hypsugo pulveratus)的栖息类型为树栖和房屋栖;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三种栖息类型均有发现。对其濒危等级、保护现状和区系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为该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可以继续开展翼手目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27;No.20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滁菊与黄贡菊杂交后代株系花叶器官性状综合评价分析

    王梦迪;程功敏;孙淑娅;龚建国;

    以茶药兼用菊滁菊与茶用菊黄贡菊及其F1代株系为材料,调查10个头状花序性状、23个叶片性状及13个叶形结构参数性状并分析它们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F1代各株系头状花序形态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头状花序与叶片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茶用菊经济器官高产育种提供依据和重要材料。变异分析发现,F1代的花器官和叶片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变异,分别为0.17~0.56和0.08~0.31。头状花序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1.10~1.94,质量性状的变化幅度为0.06~2.91。叶片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为1.34~1.61。主成分分析显示,头状花序10项数量性状共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70%。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依表现优劣分成4类,表现最优到最差的株系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3.98%、31.07%、18.45%和15.53%。AH46和AH355两个株系的综合表现优于高值亲本滁菊,它们可以作为候选株系进行培育或作为中间育种材料使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显著相关性状仅出现在叶片或花序有关性状间,而叶片和花序相关性状间不存在相关性。综上,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滁菊和黄贡菊杂交后代有关性状遗传特性,综合评价所筛选株系有助于提高茶用菊材料多样性应用。

    2025年05期 v.27;No.201 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数学与计算机

  • 基于知识嵌入技术的事件图谱构建方法

    廖涛;冉艳霞;张顺香;

    构建基于事件的知识图谱能够有效揭示事件的发展脉络与演化规律。然而,当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聚焦于事件图谱的特定领域构建及其应用,而对于图谱中节点与边的构建细节却略显不足。为了攻克这一问题,文章结合事件与知识图谱的构建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因果关联的知识图谱嵌入模型——EventEKGE。具体而言,该模型基于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首先将事件节点与实体节点依据事件论元类型紧密相连,同时,事件节点之间借助因果关系实现相互关联,由此构建出一个以事件和实体为节点,二者间的关系为边的事件图谱。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信息传递方法,以有效处理事件与事件、事件与实体、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最后,在CEC2.0数据集和WikiEvent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个下游任务中表现优异,显著提高了知识图谱嵌入的质量,证明了事件信息在知识表示学习中的重要性。

    2025年05期 v.27;No.201 17-2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XSS攻击检测研究

    赵润钰;赵生慧;

    随着Web应用程序的普及,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作为OWASP十大安全风险之一,攻击者通过将恶意脚本注入易受攻击的网页,可造成恶意代码执行、内容篡改和会话劫持等严重后果。针对XSS攻击传统检测方法在特征提取能力上表现不足、无法识别新型变种攻击以及对混淆技术缺乏有效应对策略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L)的混合检测模型XSS-BLAT,创新性地融合了BERT、注意力增强型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Attention)和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CNN)的技术优势。该模型采用多阶段特征处理框架:首先使用预训练BERT模型进行初始特征提取,并引入输出分割策略,其次设计特征拼接的融合策略,使用DL技术进一步改进特征,将结果进行有效连接,用于构建高效的XSS攻击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融合方法在利用众多模型的优势下提高了模型的整体性能,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以及F1分数分别达到99.94%、99.92%、99.75%、99.84%,文中提出的方法在各个指标上全面超越了其他对比方法。

    2025年05期 v.27;No.201 25-3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不完备邻域多粒度粗糙集三支区域的矩阵计算方法

    常晓标;胡成祥;

    作为一种处理不完备数值数据的重要模型,不完备邻域多粒度粗糙集能够从多个视角对复杂数据进行有效建模与分析。文章针对传统集合运算方法在处理大规模不完备数值数据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运算的快速计算方法,用于求解不完备邻域多粒度粗糙集中的三支区域,即正域、边界域和负域。该方法首先通过决策属性构建决策矩阵,并结合样本间的距离矩阵构造邻域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乘积矩阵,定义了乐观与悲观多粒度下的三支区域决策矩阵。与传统基于集合遍历的方法不同,所提出的方法充分利用矩阵运算的优势,实现了高效的布尔逻辑运算与批量处理,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最后,在多个公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集合计算方法,本研究算法在不同规模论域下均表现出更优的时间性能和稳定性,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实用性。

    2025年05期 v.27;No.201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深度学习改进的轻量化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陈慧;孙文磊;

    文章针对安全帽检测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检测算法(FMC_helmet),旨在有效地解决安全帽检测时存在小目标、遮挡和环境干扰等问题。首先,利用轻量化网络Faster-Net替换YOLOv8n的主干网络,简化模型结构;其次,添加多尺度卷积注意力模块(MSCAM)提升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关注;接着,将轻量级上下文引导模块(ContextGuided)与c2f模块融合(C2f_CGuided)增强局部与全局特征提取;最后,本研究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FMC_helmet算法在自定义数据集上平均精度提升了1.50%,模型体积和参数量分别减少了43.18%和48.26%,计算量提高了6.79%,能够满足安全帽检测任务的实时性和精度要求。

    2025年05期 v.27;No.201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矿用挖掘机器人多执行器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万鹏;杨家稳;王云飞;

    针对大型矿用挖掘机器人的无人化自主挖掘作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时间的多执行器轨迹规划方法。以徐工XE950D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动学方程建立大型挖掘机关节空间与驱动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挖掘机动力系统结构及流量限制设定约束条件,结合最优化算法获得关节空间中角度和角速度的最优时间轨迹。通过最优规划轨迹反向计算主泵输出流量和多路阀开口大小,从而实现多执行器的泵阀流量匹配。利用MATLAB软件搭建挖掘机器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大型挖掘机流量约束的前提下,所设计的多执行器轨迹规划方法将自主挖掘循环时间缩短至51.65 s,与常规方法相比效率提高11.86%,且最大峰值流量为942.41 L/min,满足正流量系统的流量限制。

    2025年05期 v.27;No.201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带有测量误差的高维半参数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惩罚经验似然

    许欣然;何帮强;

    文章针对带有测量误差的高维半参数变系数空间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回归参数的校正经验对数似然比的渐近分布及其最大经验似然估计量的性质。提出了针对该参数的惩罚经验似然(PEL)方法及变量选择过程。通过采用适当的惩罚函数,证明了PEL估计量具有Oracle性质。同时,定义了回归系数向量的PEL比统计量,并证明了在原假设下其极限分布渐近服从卡方分布。通过模拟研究验证了所提估计量在有限样本下的表现。

    2025年05期 v.27;No.201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经济与管理

  •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门槛效应检验

    梅冰菁;

    健全的农村金融系统通过农村金融规模扩张、金融结构调整以及效率提升为农业能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基于2006—2023年中国省域农村金融数据,利用门槛回归模型,从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农村金融效率三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并考察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门槛变量对此路径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联,农村金融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及效率提升均能显著正向驱动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第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着重要门限作用;第三,将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分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不同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各维度对能源技术效率与能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效应、侧重点存在显著分异。

    2025年05期 v.27;No.201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与路径

    朱子玥;董春丽;付云云;

    以数字经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熵值法测算2013—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且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强劲。SDM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抑制作用,且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空间依赖性。中间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优化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向均等化迈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区域异质性和城镇化率的异质性。

    2025年05期 v.27;No.201 71-7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安徽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张思佳;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安徽省16地市2011—2022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进行分析,并从“三地一区”战略发展角度探讨2022年金融资源配置对产业结构及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发现:2011—2022年间安徽省金融资源配置整体为非DEA有效,且16地市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市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程度冗余;技术进步对金融资源支持经济增长起到绝对主导作用;金融资源支持“三地一区”战略建设上主要依赖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并非金融资源的合理利用。

    2025年05期 v.27;No.201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土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农业分工深化的双重视角

    卢桐伟;刘鹏凌;王卉;

    城乡收入差距是重要且复杂的社会经济命题,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发展不均衡特征愈发显著。基于2014—2022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计量模型,系统探究农业分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均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土地流转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及非粮食主产区均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土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均通过显著提升农户的要素性收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制定农业政策、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27;No.201 86-9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应用型高等教育

  •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付明萍;谷凤美;尤艺虹;

    基于OBE教育理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剖析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梳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育人与育才的统一,实现全面发展与术业专攻的平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提出实践路径:构建螺旋进阶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三阶段、三课堂、三融合”的教学环节,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2025年05期 v.27;No.201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土木工程专业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架构与实证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

    胡水根;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土木工程行业原有的秩序将被打破,迎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智能人才,不仅需要精通力学、管理、材料等传统土木工程知识,更需熟练掌握编程、数据分析、BIM技术应用等智能技术。滁州学院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深入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一方面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融入编程和数据科学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开设交叉课程,并设置与智能技术相关的选修课程。在实践教学创新上,校内成立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搭建实训平台;校外与头部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以实际数字建造项目案例驱动教学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推动学校教师与企业骨干交叉兼职。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成绩分析以及企业和社会反馈等方式,对土木工程专业智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201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余杰;郑建东;冯建华;周阿洋;马田林;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文章以滁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路径与实践举措,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同类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同时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应用型高校的本土化落地提供参考案例。

    2025年05期 v.27;No.201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教学研究

  • 通用人工智能(AI)工具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滁州学院“食品感官评价”课程为例

    龙门;詹歌;朱向东;羊细群;

    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以滁州学院“食品感官评价”课程为例,系统探索了通用AI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应用。通过引入AI虚拟数字人技术、图文成片技术,以及创新性地将一系列免费且易于获取的AI工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效克服了资源限制,还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操作借鉴,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2025年05期 v.27;No.201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PBL-CBL模式在“园林工程”课程的应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李若男;李义勇;许克福;刘慧;赵德先;孟艳琼;

    “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在国家“双碳”目标、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与人才需求。因此,提出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基础,构建问题驱动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融合案例驱动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学新模式,以系统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实践能力,并建立过程性多元评价体系,全面保障教学效果,旨在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2025年05期 v.27;No.201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余爱梅;王精明;庞军;夏秋;

    以工程教育为导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开展课程知识图谱拓扑结构来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以滁州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为着手点,系统梳理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从本体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维度构建知识图谱。采用增量学习算法在本体层中提取出实体、属性以及实体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源数学模型构建为技术层关键因素,以抽取非结构化数据的知识元信息,完成知识图谱与传感器实体的融合。通过对曲轴位置传感器实体元的分析,以点代面的方式构建与维护知识图谱体系,从人工编辑到智能算法的应用转变,将知识图谱应用到“汽车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

    2025年05期 v.27;No.201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基于项目驱动的“Spark技术应用开发”教学模式研究

    杜良丽;包建国;

    随着市场对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需求。文章基于大数据专业的视角,利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对大数据专业的“Spark技术应用开发”课程进行改革。通过利用Spark的机器学习库实现电影推荐项目的实施和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促进了学生对Spark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5年05期 v.27;No.201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安徽省滁菊种植与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正>安徽省滁菊种植与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是由滁州学院究中心是由滁州学院、滁州市金玉滁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全椒贡菊园茶厂联合组建的省级科研平台合组建的省级科研平台,自20232023年成立以来以来,依托20002000平方米研发场地及低场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总值超650万元的精密设备万元的精密设备,围绕滁菊种质资源保护资源保护、优质栽培、病虫害防治、资源高值利用及产品溯源等核心领域攻关高值利用及产品溯源等核心领域攻关,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2025年05期 v.27;No.2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智能运输车设计

    马国峰;

    <正>作品简介:《LEAP智能运输车设计》入选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九届安徽美术大展艺术设计作品展。该设计作品基于仿生学理念优化车身结构,融合先进智能化技术,高效地实现无人驾驶功能。

    2025年05期 v.27;No.201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下载本期数据